喝普洱茶,喝進去的是茶湯,剩下的就是茶渣。茶渣即葉底。
百度百科釋義:葉底,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,亦稱茶渣,指干茶經(jīng)開水沖泡后所展開的葉片。既然提到了審評,那么葉底在審評普洱茶的過程中應當從哪些方面下手呢?
葉底這項的審評,包含了視覺、觸覺及感受。對葉底的審評,是一個綜合的考量。對葉底進行審評的時候,需要從“含芽率”及“活性”兩方面進行評判。
“含芽率”是指芽頭與葉片的比,需要有一定量的樣本作為評判基礎,需要在喝茶的過程中不斷對比并進行總結?!盎钚浴笔菍τ跐癫杌盍Φ呐袛?,除葉底色澤、彈性、飽滿度之外,審評過程當中對于茶湯的活力表現(xiàn)也需要作出一定的判斷。
看葉底有什么用呢?
眾所周知,普洱茶的核心價值是越陳越濃越香,但這個核心價值卻不是存茶的必然結果,除去優(yōu)質的原料、正確的工藝外,科學、合理的存儲條件也是至關重要的。
而使用“363普洱茶審評法”對茶葉進行審評,就能夠判斷出這款茶的工藝如何,當前狀態(tài)如何,是否還有存儲空間和價值,對應到葉底,含芽率高、活性好的茶,相對更有利于后期轉化,儲存價值更大。
當然了,葉底還有一些小妙用,做成除味劑可以放冰箱和廁所,還是綠植的天然肥料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(來源:普洱世家,圖片來源:茶友網(wǎng)圖庫)